3月27日,由共青团武汉商学院委员会主办的“三月雷锋月,辩响精神潮”主题辩论赛在智慧党建教育中心举行。正反双方围绕“学习雷锋精神主要靠个人自觉还是外部引导”展开激烈交锋,最终反方团队凭借更严谨的论证逻辑胜出。评委向俊老师在点评中重点指出双方案例引用不足,强调理论与实例结合的重要性。
图:正方彭游翔辩论环节
正方团队(食品科技学院彭禹乐、王张轶轩,旅游管理学院罗富华,信息工程学院彭游翔)立足“个人自觉”视角,以“大学生通过自律实现学业目标”“匿名志愿者主动参与社区服务”为例,强调内驱力对践行雷锋精神的核心作用。反方团队(信息工程学院白文庭、廖思雨、丁咏一,工商管理学院郑明安)则围绕“外部引导”,通过“校园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”“班级评优制度激励集体奉献”等实例,论证政策与制度对群体价值观的塑造意义。自由辩论环节,双方围绕“自律与环境的关系”“制度与个人能动性的平衡”等焦点展开多轮交锋,反方三辩丁咏一以“校规对课堂纪律的保障”回应正方质疑,逐步占据优势;正方二辩王张轶轩则从“个体信念驱动善举”的角度据理力争,现场气氛热烈。
图:反方白文庭辩论环节
赛后,评委向俊老师对比赛进行细致点评。他肯定双方对辩题的深入剖析,但也指出:“案例类型较为单一,缺乏社会层面的实证。例如,正方可补充‘民间自发组织的公益行动’,反方可引入‘政府推动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’,以增强论证的广度和深度。”他建议辩手未来备赛时拓宽视野,结合跨领域案例与数据,提升论点的现实说服力。
图:向俊老师点评环节
本次辩论赛以思辨形式深化了师生对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。正方队员彭禹乐表示:“评委的指导让我们意识到案例的多样性对论证至关重要。”反方队员郑明安亦坦言:“辩论促使我们更全面地思考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。”